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天气要闻

问天追雨——记者探访人工增雨队伍

【字体:   2013-08-20 09:18:26   来源: 黔中早报  

贵州,今年经历了几十年难遇的干旱少雨灾害。截至8月11日省民政厅统计,我省9个市(州、地)8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共有受灾人口1453.82万,其中215.26万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05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66万公顷,绝收近20万公顷。干旱还造成7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title

发射现场

面对这种情况,人工增雨作业成为有效缓解旱情的“杀手锏”。上周四,记者跟随省人影办工作人员走进遵义人工增雨队伍,高温干旱的天气下,他们每天追云逐雨,苦中作乐时笑言自己比萧敬腾更像“雨神”。

title

火箭弹

云团移动太快“打雨”扑空

8月15日中午,遵义市人影办主任老姚不停地查看着电脑上的云图,表情很着急:“湄潭那边是重旱区,很多老百姓已经饮水困难,我们的人工增雨队伍连续一个多星期在那里蹲点,可惜最近天公不作美,希望今天走运点。”

说完老姚抬头看天,说他每天醒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逮”到雨云。然而云团往往变化无常,移动很快,明明看见河对面是作业大好时机,但等急匆匆赶过去,云团已经飘走了。

当晚,省人影办工作人员匆匆赶往湄潭,据监测,那边有可作业的大好时机,但等赶到后,云团又飘走了。对于这次作业扑空,失望的不仅是人工增雨队伍,连一同前往的司机李师傅也很懊恼:“该死的云!太快了,咱开车怎么也追不上,看来得开飞机。”

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而老姚依然提不起劲儿来,“今晚回去连夜监察,看看明天天气状况吧。”说完,老姚搬出电脑,调出雷达主网监测图,这张图是人工增雨作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判断云层的基本反射率,云层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表示,达到黄色等级的云层就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了。”

再次赶往作业但效果不理想

“赶紧集合,去湄潭清江作业点人工增雨。”第二天一早,老姚向人工增雨分队成员下达命令。早已待命的人工增雨队员以冲刺般的速度跳上车,经高速公路朝湄潭作业点驶去。

约一个半小时,增雨分队到达湄潭清江作业点,熟练地将人工增雨火箭弹和发射架安装好。接着,空域申请、发射仰角和方位确定、火箭填装上架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下午2点,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空中发射架子喷出耀眼的火花,首枚火箭弹被送上了天。

五六分钟后,天空下起了雨。看着雨点打在汽车玻璃上,老姚和队员很兴奋,通宵值班的疲惫一扫而光。“效果有,但不是很理想!”为了这点雨量,老姚和他的队员忙活了快两天,但他仍不是很满意。

半小时后,大伙在作业点对面的小饭馆吃饭,老姚的眼晴始终盯着手机上的卫星云图,期待好消息。期间,不时有小云层移动过来,老姚兴奋起来,但由于达不到发射条件,又急得直跺脚。吃完这餐饭,相关气象条件仍不具备,一脸懊恼的老姚下达了撤退令。

title

人影高炮

title

准备发射

并非无中生有不是想增就增

“人工增雨不像放炮仗,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40多岁的老姚投身气象工作10多年,对于人工增雨作业驾轻就熟。“要想人工增雨,首先得提前向空管部门递交书面申请,得到许可才能开始筹备物资和蹲点,一旦发现可造雨云团,立即把炮弹打上天。”

在老姚口中,听来不复杂的“求雨”过程,操作起来却远远没有那么轻松。不说别的,只是准备工作就够呛,因为增雨炮弹的威力相当于武器,不使用时都得锁在保险箱里。最近时刻待命作业,炮弹和几百斤重的发射架每天都要搬进搬出,还要准备控制箱、警示牌、对讲机等设备。“一趟下来,还没出发,一身都是汗了。”

“不过真正把雨打下来的那种滋味,太好了。”7月29日,老姚指挥人工增雨队伍在桐梓、仁怀等地共发射增雨火箭16枚、增雨弹750发,“打雨”获得成功。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老姚兴奋地抹了一把脸,“连打了几十发,那场雨下得真叫痛快!”

那天回去的路上,老姚和他的队伍一路冒雨,摇开车窗,将手伸到窗外使劲欢呼,用最原始的方式感受久违的凉爽和湿润,“想到这些雨都是我们打下来的,内心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即使每天24小时待命,也觉得值!”

“咱们老祖先一直就幻想着掌握呼风唤雨的本领,现在前人的梦想不是都成了现实吗?”老姚介绍,一个含有1克碘化银的人工增雨炮弹,打上五六千米高空后,便可能催生10亿颗雨滴。这仅仅是采用高炮打人雨弹带来的效果,要是用现在最新的火箭发射,可将人雨弹射入七八千米高空,生成1万亿颗人工冰核。

“但人工增雨并不意味着可以无中生有。”老姚强调,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我国上世纪70年代之前叫“人工降雨”,之后改称为“人工增雨”,因为人工增雨这个概念更科学,是指对具备天气条件的云施加影响,使其增加雨量,但不是想让天空下多大雨就可以下多大雨。

探秘

人工增雨

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空中首先要有“雨做的云”

“天时”,是人工增雨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天空中要有“雨做的云”,而且得是云系。所谓“雨做的云”,就是发展性的系统性层积云系或大片对流云系。

“所以,并不是天上有云就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邹书平说,除了以上两种云系,对其它云打人雨弹,那就等于“对牛弹琴”,而实施人工增雨,很多时候是在等待。当地气象台会一直监测空中云系,只要雷达天线接收到“回波”(探测到有“雨做的云”的信息),条件满足了,就会立即安排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当然,有时候“回波”也会消失,那就只好撤退。

正因为如此,作业(发射人雨弹)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需要全天候监视高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地利:作业点选址在山区、水库

所谓“地利”,就是最有利的地理位置。但是人工增雨为何都选择在偏僻的山区、水库附近呢?

邹书平解释说,首先人工增雨火箭弹在发射过程中要上升到1万米高空,会产生残留铁片,甚至故障弹,所以人工增雨作业不能在城市上空和人口密集区操作。

再者,实施人工增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水库蓄水和农业种植,确保在长期不下雨的情况下,市民能够正常饮水,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同时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非为给市民降温解暑。

人和:明确分工标准化操作

所谓“人和”,讲的是上下协调。人工增雨靠的是作业小分队的严格分工、标准化操作。在邹书平看来,人工增雨队伍就是一件精密仪器。

“队伍里每个人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一般来说,作业队伍至少有8人,有气象部门职工、退伍兵、专业人才,但都要接受人工增雨原理、具体设备操作流程及设备简单故障处置等培训。经严格考试后,取得上岗证,才能成为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队成员。

在人工增雨现场,通常分成操作员、监测员、安全员等,分别负责不同工作内容。“作为记录员,哪一枚火箭弹装在哪个炮筒里、几点几分发射、朝哪个方向发射等都要严格记录下来。”

此外,人工增雨从准备到操作都必须听命于附近军区。确保在发射增雨火箭时,附近空域没有飞机,以免造成事故。(薛景益 石开银 郑雄增)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