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专题资料 > 科普知识

对比2013年夏旱与2011年夏旱带给我们的启示

【字体:   2013-08-11 09:46:50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当前,贵州大地又再次遭受着严重的旱灾危害,7月以来,长达一个多月的持续晴热少雨天气,使全省80个县(市、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农作物生长缺少、人畜饮水缺少、人民生活缺水、工业生产缺水,持续旱情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贵州夏旱如同冬季凝冻一样,是一种常态灾害类型,正所谓“夏旱年年有,今年特别重”。提到夏旱,2011年的历史罕见特大干旱仍让人记忆犹新,旱情从7月持续到9月,直到10月3日干旱才得以解除,全省88个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受灾。

当前持续发展的旱情,总让人回想到2011年的特大干旱,总让人想要与其进行对比,对比旱情的发展,对比灾害的影响,对比抗旱减灾工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年严重干旱,在前期气候背景、干旱发生时段和区域、干旱发展过程、干旱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性。通过对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贵州夏旱,有助于从抗旱应急工作中,总结经验,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1.前期气候差异导致耐旱能力不同

2011年之前,贵州干旱、凝冻、春季低温阴雨等极端灾害频发。2009年至2010年,贵州发生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2009至2010年全省平均年总降雨量分别为1000.4毫米和1146.3毫米,均少于多年平均的1179.7毫米。2011年特大干旱发生前的1-5月,全省平均总降雨量为212.4毫米,较历史同期值362.5毫米少150.1毫米,偏少达4成。持续的降水偏少,造成水利设施蓄水和地下水补给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耐旱能力。

随后的2012年全省平均年总降雨量为1177.8毫米,与多年平均持平,2013年1-5月降雨量为406.1毫米,较历史同期略微偏多。充沛的降水使植被恢复良好,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表和地下水得到良好的补充,耐旱能力增强。

这也正是2011年夏旱发展加重较今年更快的主要前期气候特点。

2011年7月1日至9月8日干旱演变图

2013年7月1日至8月4日干旱演变图

2.干旱发生时段的差异

持续晴热少雨导致的水分蒸发亏缺,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2011年持续晴热少雨时段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部分区域连续2-3旬少雨干旱,7月底旱象露头,8月上旬较大范围的降雨对旱情有一定缓解,之后虽说全省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雨,但北部和中东部持续晴热少雨,干旱进一步发展,9月底至10月初随着冷空气带来的降水增多,干旱得以解除。

2013年6月中旬全省持续晴热少雨,月末旱象露头,下旬中期出现一次降雨过程,暂时遏制了干旱发展,但进入7月后,降水主要出现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余地区仍持续晴热少雨。8月3-4日,受热带风暴“飞燕”外围云系影响,全省出现不同程度降水,旱情得到暂时缓解,但重旱区缓解程度有限。随后全省又进入晴热少雨时段,旱情再次发展。

比较而言,2013年干旱露头较2011年早,重旱区具有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3.干旱发生区域随时间的差异

截止8月6日,今年重旱区域相对集中和稳定,主要在毕节市东部、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东部和北部、黔南州北部以及安顺市、黔西南州的局部。

而2011年随着干旱期间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降水变化,重旱区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早期干旱较重区域主要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随后向东部地区蔓延,到后期重旱区主要在黔东南州、黔南州东部、遵义东南部和铜仁市西南部。

2011年9月9日干旱监测图  2013年8月6日干旱监测图

4.干旱造成了同样严重的危害

每年的7至8月,是我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干旱的发生发展和加重导致玉米拔节抽雄困难,出现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高温逼熟等现象,导致产量减产甚至绝收;降雨是望天田水稻水分的主要来源,持续晴热少雨,稻田逐步干涸,往往导致水稻分蘖拔节困难,生长受阻,从而绝收;水源相对较好的地区,高温干旱会影响到水稻幼穗分化和灌浆成熟,导致减产;而仅仅在少数水源有保障的地区,较好的光热条件将有利于水稻生长,能够实现增产。持续晴热少雨导致库塘蓄水和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和水力发电等用水紧张,进而波及到更广的行业受到干旱影响。2011年总经济损失约158亿元,2013年截止8月6日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了75亿元,随着干旱的持续发展,后期损失还会进一步增加。

总体而言,2011年夏旱受前期降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年初低温凝冻、雨季开始期推迟等多种因素影响,长达3个月的持续干旱导致了严重的危害。2013年夏旱发生发展且持续了1个月,即使前期气候背景、降水和库塘蓄水较2011年好,但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地貌使得地表深层漏水严重、蓄水能力差,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发生干旱且持续较长时间,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和2011年同样的严重性。因此,无论前期降水条件如何,我们都需要时刻警惕夏旱的危害,做好防旱准备,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011年干旱先后持续了近3个月,而当前旱情持续,未来继续发展,我们要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准备,并提前谋划灾后恢复生产,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每当夏旱发生,持续干旱都会导致望天田水稻绝收,从而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做好望天田水改旱工作,有助于确保稳产丰收。贵州夏旱多发生在7-8月,6月份雨水多较为集中,栽种较晚的玉米,需水关键期恰逢干旱危害,受旱程度也就更重,适时早播结合覆膜等栽培技术,有助于实现避灾,增强抗灾耐灾能力。

干旱是由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所致,贵州地处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分水岭地区,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境内,地表水与地下水也多依赖降水,农业生产依赖降水,因此,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发挥好水利设施调配水资源作用,对于增强贵州抗旱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古书鸿)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