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专题资料 > 科普知识

气候变化与干旱

【字体:   2013-08-11 09:50:01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1906—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 0.74℃。 过去 50 年的线性增暖趋势为每 10 年升高 0.13℃,几乎是过去 100 年来的两倍,升温在加速。 最近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0年。 未来全球气温仍将持续升高。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显示,与 1980—1999 年相比,21 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 1.1~6.4℃。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908—2007 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 1.1℃,最近 50 年北方地区增温最为明显,部分地区升温高达 4℃。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表明,与 1980-1999 年相比,到 2020 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升高 0.5~0.7℃,到 2050 年可能升高 1.2~2.0℃,到21 世纪末可能升高 2.2~4.2℃。 其中,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冬、春季增暖大于夏、秋季。

贵州气候变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近50年来,年平均温度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约为0.095℃/10a。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秋季与冬季最为明显,增加速率分别为0.126℃ /10a、0.16℃/10a。春季温度自80年代下降后,90年代后期增温明显。贵州春、秋季及年降水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降水明显减少,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

贵州地处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区,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频繁,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6% ~7%,其中气象灾害占80%以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旱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据统计,对贵州省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经济损失最重的主要自然灾害就是旱涝灾害,尤其是干旱,全省很多区域每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影响。贵州干旱四季均可发生,夏旱是发生频率最高和危害程度最重的干旱灾害,春旱次之,秋冬干旱则危害较轻。近60年来,旱灾经历了多个起伏,总的趋势是旱灾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危害越来越大。

贵州处于东亚季风区,由于每年季风的不同变化,贵州降水的变率较大,降水的多寡直接导致旱涝的发生。贵州降水呈准10a的周期变化, 20世纪90年代处于相对多雨期,洪涝频繁,进入21世纪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少雨期, 2001~2013年13年中发生了2001年夏旱、2004年西部春旱、2005夏旱、2006年西部春旱和黔北特大夏旱、2009年7月~2010年5月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的罕见特大干旱、2011年的特大夏秋连旱和2013年正在发生发展的夏旱。2009~2010年发生的跨年干旱尤以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最为严重,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历史所罕见。全省 88 个县(市、区)中共有85 个县(市、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 83 个县(市、区)先后出现重度以上旱情,而特重旱情县(市、区)则达到76 个。 2011年的特大干旱,8月19日至10月1日重旱以上县(市)数保持在50个以上,全省共有受灾人口2148.33万人,高峰时,因旱饮水困难人口达720.18万人、其中需救助人口457.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达299.98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172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15万公顷,绝收面积46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7.64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8.8亿元,林业等其他直接经济损失18.84亿元。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在21世纪初的13年中贵州就发生了8次重大干旱事件,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发生频率之高,实为罕见。而且干旱范围和干旱强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干旱问题日益突出。由干旱造成的灾害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表现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呈加大趋势,干旱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干旱持续时间也呈现由单年、单季、单月向连年、连季、连月增长的趋势。如2009至2010年的跨四季的持续连旱;2011年的特大夏旱也是由于前期2009~2010年全省降水量长期偏少,水资源存量严重不足,7月以后,全省出现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致使干旱迅速发展,加之前期的倒春寒及春旱导致玉米、水稻等大秋作物需水关键期遇旱,加之我省喀斯特地形地貌保蓄水能力差,其影响及危害超过了2009年至2010年的跨年干旱。两次特大干旱从影响农业为主扩展到影响林业、牧业、工业、城市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013年的夏旱发生时间早、范围大,危害重,目前还在不断发展蔓延,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21 世纪初的13年中干旱发生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

干旱问题不仅是全球地球科学界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干旱的形成既有大尺度的气候背景,同时又受区域尺度地-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是自然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气候变化过程外,干旱的形成还包括生态变化、水文变化等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由此可见,关于干旱化的研究还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式来开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日益突出的干旱问题。(许丹)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