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专题资料 > 生态文明会

天气预报都报不准,你们又如何预测气候呢?——看论坛嘉宾如何回应网友“苛刻”提问

【字体:   2015-07-03 17:03:53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6月27日下午,“生态文明建设与气候安全”主题论坛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担任论坛主席,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宋英杰主持论坛。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别代表、利物浦大学名誉校长David King,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Thomas Stocker,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盘茂,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试验室副主任董文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估室首席姜彤等中外气象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对话。

论坛现场,增设网友互动环节,1300多位网友通过“黔气象”新浪微博“生态文明建设与气候安全”微话题向论坛嘉宾发问,其中不乏很多疑惑甚至“苛刻”的问题,来看看嘉宾们是如何进行回应的吧!

 

网友:去年五月开始,媒体就在大张旗鼓宣传厄尔尼诺事件。现在,无论媒体还是公众都有这样一个习惯,不管发生什么灾害,都归结到厄尔尼诺上。那么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后续的影响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宋连春: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从去年五月份,赤道中东部太平洋的海温比多年平均偏高了0.5℃。到今年6月份,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14个月,累计强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最新的监测,赤道中东部太平洋的海温比常年平均偏高1.6℃。根据中国、美国及英国等气候中心的预测,厄尔尼诺事件还要持续发展,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冬季。这可能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可能达到强厄尔尼诺的标准。

1982~1983年、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是有观测记录以来,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在那两年,我国的长江流域都发了大的洪水。从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以来,大家也看得出来,全球大气对海温的变化迅速响应,比如澳大利亚的干旱、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高温热浪,还有南美的洪涝、中国南方的暴雨,这些事件的确和厄尔尼诺是有关系的。当然,不是说所有极端的、小尺度的事件都和厄尔尼诺有关系,但区域性的、大尺度的响应已经显现出来。

 

网友:在灾害预警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证明各种预警真的有效呢?

姜彤:我谈谈中国气象部门在2011年以来针对早期预警的一些工作吧。在2011年,中国气象局由原来以天气预报为灾害预警主要手段向基于影响受灾人群转变,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国2550个县的灾害风险普查。从今年开始,启动了16个省的风险评估,希望在三年内,完成全国县一级的风险区划工作。当这项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交给中央气象台转换为风险预警方面的业务。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应该说中国在早期预警方面就走入了世界前列。

 

网友:我们在讨论气候变化传播、公众推广的时候,有这样的现象。我和斯托克教授也探讨过,质疑是人的天性,所以阴谋常常比主流共识更容易盛行,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翟盘茂:我觉得,公众有各种疑问,甚至挑战性或完全反对性的问题,都是很自然的,它代表了一些人对问题的看法和不理解。因此,作为科学家,需要更耐心地去解释使得他们理解。现在最难最难的,其实不是老百姓,而是科学家。某个科学家在一个领域是很擅长的,但在其它领域却不一定,科学家有很强的自己的观点,所以往往很难说服另一批科学家。这是很自然的,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很突出,我们要继续作出努力。

David King: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欧美国家可能比中国更严重。在欧美,有人花很多钱来大肆传播,说没有气候变化这回事。但他们应该搞明白一点,气候学家们也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结论,但这些气候模式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了。我们必须接受,气候变化是非常明确的事实,我们现在能做的,不是花时间花精力去质疑,而要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上去。

 

网友:IPCC评估报告说,95%以上的可能性,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如果人类活动继续进行,没有任何变化,那么气温能升高多少度呢?

Thomas Stocker:如果人类活动一切照旧,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可能会升高4~5℃,世界对比现在将大不同。一是某些地区温度会更高,气温分布更不平衡;二是生态资源会发生更多变化,不仅是气温变化,地球上所有的事情都要变化。三是极端事件会发生惊人的变化,比如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热事件将比现在增多20倍。如果我们现在再不采取行动,要达到把气温增幅控制在2℃的目标就无法达成了。

 

网友:你们都没办法很准确地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又如何预测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呢?

翟盘茂: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天气预报要考虑到比如今天的天气情况、天气系统的整个演变、大气层的运动,而且是考虑某个地区某一时刻具体的天气现象。而气候变化的预估,指的是在某一种排放情境下,增加了多少温室气体以后,气候系统会有什么样的响应,这与预报某一天的具体天气,是不同的概念。而我们一直以来,通过气候模式得到的结论和真实状况比较吻合,所以才得出未来几十年的气候结论。

 

网友:历史上,在人类排放很低的时候,也有变暖的现象啊。你们老说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有点不公平吧?

宋连春:气候变化的确是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原因。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所说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可信度是95%以上,这指的是100年的时间尺度。我们讨论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是一定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具体是工业革命以来。

 

网友:我就不信了,气候变化一定有好处也有坏处,为什么你们不谈一下好处呢?

董文杰:气候变化是有利有弊的。但总体评估,全世界有影响的科学家一致认同,是坏处大于好处。大家从很多的极端事件也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警告,如果人类再不好好善待地球,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灾难。当然,好处是有的。比如温度升高以后,在一些原本很冷的地方,能种更多农作物。但从整个人类利益来说,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

Thomas Stocker:大家都有一个偏见,认为科学家总是说负面的东西。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全球气候不是在变暖而是在变冷,科学家们预估到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将降低4~5℃,我们同样也会谈到灾害。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环境发生改变,已经不是我们感到舒服的、能生存的环境。所以,当科学家预测到碳排放正在导致全球变暖,我们就有责任去告诉决策者和公众,有这样的事实,如果不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什么。(张蕾 整理报道)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